字号:

土耳其:公投虽过 前路多艰

国研院 时间: 2017-04-18 作者: 李子昕 责编: 龚婷

在近日结束的土耳其修宪公投中,“赞成”阵营以微弱的优势涉险过关。尽管反对派对计票提出了异议,但总统埃尔多安已强势认定了公投结果。可预见,土耳其的政治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充满争议的修宪公投

现代土耳其共和国自1923年建国起,在世俗化及民主化改革方面,一直是本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一个标杆。土耳其历史上经历过多次修宪公投,多数以顺利通过为结果;其在世俗化与民主化的发展道路上虽有踟蹰,但总体前进方向始终未曾改变。许多人将所谓“土耳其模式”视作中东国家乃至伊斯兰国家在政治现代化改革中可以复制的典范。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自2003年埃尔多安就任总理至今,这一“典范”国家的发展方向正悄然出现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泛伊斯兰主义的抬头以及集权化的加速;其意图通过对泛突厥民族主义的宣扬,恢复往时奥斯曼帝国的荣耀;通过对宗教的推崇,夺得伊斯兰世界领导者的称号;通过加深政治权威,获取土耳其现代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绝对权力。

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土耳其修宪公投令国际社会多少有些不安。梳理其主要改革目标,最受关注也是备受争议的几点是:一、改国家政体由议会制为总统制,废除总理职位及内阁;二、大幅度增加总统权限,取消总统不得加入政党的规定,取消议会质询权;三、总统有权任命高级法官和检察官,削减宪法法庭法官数量,由17名减少到15名,其中总统任命12名,议会任命3名。

内政震动大于外交影响

修宪公投的通过,对埃尔多安而言无疑是重大胜利。今后土耳其国内政治格局面临着难以避免的重组。可以确定的是,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将会在新宪法的助力下实力大为加强,泛伊斯兰主义、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不断加深。不确定的方面,则是反对派未来的走势。

目前,土耳其反对派相对比较弱势和分散。未来一种可能是反对派汲取此次未能有效整合力量的教训,彼此加强团结,共同牵制总统和正发党,从而形成稳定、统一的反对阵营;另一种可能是,总统采用连横合纵的战术,对反对派分而治之,使反对阵营分崩离析,完全丧失制衡能力,从而使土耳其政坛渐成一党独大之势。

相较于内政的不确定,公投对于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则小得多。对土耳其而言,其地区政策主要关注库尔德问题、叙利亚问题、打击极端组织,以及与以色列、伊朗等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无论土耳其内政如何变化,其地区利益并未改变,因此对外政策的连贯性亦将持续。

与西方关系改善任重道远

尽管埃尔多安在民主化及宗教和民族主义管控方面与西方多有意见不合,但总体而言仍是合作多于矛盾,土欧、土美关系较为融洽。此番的土耳其与西方盟友关系骤冷,始于去年7月份的“政变”。

据土政府观点,流亡美国的法土拉·居伦及其领导的“居伦运动”指挥、策划了“政变”,其支持者多为具有亲西方意识形态的世俗化穆斯林。政变后,埃尔多安总统发起了大规模政治清洗,使其与西方关系陷入冰点。

此次,为了号召旅居欧洲的土耳其公民在公投中投下赞成票,众多土耳其高官意欲亲身前往拉票,却遭到欧洲国家的普遍反对与抵制。这令本就因政变和难民问题紧张的土欧关系雪上加霜。

目前,土耳其与北约的合作主要基于打击极端组织,而在涉及地缘政治重构的核心问题——叙利亚内战,却选择与俄罗斯更为紧密的合作。此次公投通过后,埃尔多安或有意愿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但西方能否放下心中介怀与土耳其“重修旧好”,却不得而知。意识形态差异的扩大为双方关系的改善蒙上阴影,

毋庸置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埃尔多安的个人意志将极大地左右土耳其国家的发展方向。公投形式是一种民主政治的体现,但公投结果却往往会加深社会意见的裂痕。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充满了民粹主义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弥合分歧,实现团结且可持续的发展,考验着埃尔多安及未来土耳其政府的智慧。

(来源:《亚太日报》,2017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