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特普会”后美俄关系将走向何方?

国研院 时间:2017-07-14 作者: 李莹莹 责编: 李敏捷

 

 在G20汉堡峰会期间,特朗普和普京终于如约会晤,这也是特朗普上台以来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对于曾不时隔空“秀恩爱”的两人来说,这场“特普会”显得姗姗来迟。美国务卿蒂勒森在会后表示,双方相谈甚欢,以至于原定30分钟的会面最后持续了2小时16分。双方就叙利亚、乌克兰、反恐和网络安全等问题进行磋商,并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特朗普当选伊始,外界对美俄关系回暖抱有很大预期。但随着“通俄门”事件持续发酵、双方在叙利亚等问题上矛盾加剧,美俄关系走向“历史低点”,甚至比奥巴马结束任期时还要糟糕。之所以呈现如此态势,主要在于两国在一些重要问题立场上存在根本性分歧。短期来看,美俄关系要实现“全面解冻”尚不可期,双方只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开展有限合作。长远来看,美俄关系将呈现对抗与合作并存的态势。而能否弥合主要分歧、达成“大”交易,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意避开分歧寻找合作点

 

  从美俄关系目前的态势分析,单凭两国领导人努力难有实质改善。蒂勒森今年4月访俄时,《洛杉矶时报》曾评论称,尽管特朗普和普京都试图“踩刹车”,美俄关系依然呈“自由落体状”。此次两国元首首次会晤,可以说特朗普顶着来自国内巨大的压力,他任何向俄示好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为“示弱”。而且,普京向来以态度强硬著称,不会轻易在谈判中做出让步。因此外界普遍预期,“特普会”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成果。但从会后的成果来看,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接触奠定了基础。

 

  根据美国白宫和俄外交部发布的消息,美俄双方在叙利亚、乌克兰、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在叙利亚问题上,美俄与约旦同意在叙西南部建立“冲突降级区”并达成停火协议;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在俄方要求下任命乌克兰问题特使。双方同意建立官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明斯克协议基础上利用美国力量促进和解;在网络安全方面,成立工作组以探讨达成框架性协议,使双方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威胁。两国首脑还分别委托蒂勒森和拉夫罗夫继续直接沟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就解决包括朝鲜半岛问题在内的各种国际问题加强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双方在会谈中有意绕开有重大分歧的议题,仍难掩背后硝烟弥漫的事实。就在“特普会”前一天,特朗普在访问波兰时重申美国对北约宪章第五条共同防御原则的承诺,并公开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其他地区“制造不稳定”、支持叙利亚和伊朗等所谓的“敌对势力政权”。同时还暗示俄罗斯可能插手去年的美国大选。在会晤刚开始,特朗普向普京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一事的忧虑,普京一如既往地予以否认。在会后的吹风会上,蒂勒森再次向记者表示美国没有改变支持阿萨德下台的立场。此外,蒂勒森次日即携新任特使访问乌克兰,强调特朗普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恢复乌克兰的领土主权,敦促俄罗斯遵守乌东部的停火协议,安抚意味明显。

 

症结难解,美俄关系解冻不易

 

  当前美俄关系陷入历史新低有其根源。自苏联解体以来,美俄关系经历了四次重启,每次都以渐行渐远告终。美俄关系之所以难以走出“高开低走”的怪圈,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在战略认知、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

 

  在战略认知上,美俄两国严重缺乏互信,各执其词。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不断推动欧盟和北约的双东扩进程。一方面,通过欧盟扩员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改造中东欧国家;另一方面,加快北约吸纳新成员国的步伐,直逼俄罗斯边境。在美国看来,这些举措是将胜利果实收入囊中,无可非议。而俄罗斯认为,冷战是由俄与西方国家共同终结的。美与其他西方国家不顾俄为结束冷战所作贡献,不断挤压俄的战略空间,意在将俄罗斯从前苏联地区排挤出去,政策上呈现出冷战“胜利者综合征”取向。双方的矛盾冲突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和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特朗普上台以来,俄与北约延续了乌克兰危机以来摩擦不断的态势,较量持续升级。

 

  在对国际秩序的看法上,双方立场相差甚远。乌克兰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指责俄破坏了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将俄定性为修正主义国家。而在俄看来,美国一方面声称要服从自由平等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又单方面不断挑起战争,干涉他国内政,这是搞双重标准,是伪善的表现。俄反对美国的霸权思维,希望建立起多中心的世界秩序。所谓的多中心,即主要大国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同时各大国保持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美国则坚持捍卫单极世界,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美方认为,俄当前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国的军事行动直接威胁到其战略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俄双方在国际秩序看法上的结构性矛盾,是一切分歧与冲突的主要原因。

 

  在意识形态上,美俄也存在较大分歧,难以调和。从老布什执政时期开始,美国一直对俄罗斯的民主、人权状况大加谴责。美方认为,俄政府看似民主实为威权;俄对异见分子的打压以及在处理车臣等问题上侵犯了人权。但在俄眼中,美国致力于在前苏联地区发动“颜色革命”,意在煽动民众推翻现政权。2011年,俄国内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反普京游行,美俄矛盾冲突一度白热化。俄当局坚称美国煽动策划了示威游行活动,并且资助反对党领导人。这一剧情在2016年出现了反转。美情报机构爆料俄黑客干预美国大选,同时披露特朗普核心团队成员在大选期间与俄存在互动。此外,西方国家认为,俄还涉嫌干预欧洲一些国家的大选,不断制造假新闻扰乱民心。尽管此前有不少评论指出特朗普本人重交易、轻意识形态,但事到如今,特朗普已难以绕过“通俄门”与俄进行谈判。

 

影响美俄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

 

  进入特朗普时代,美俄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所谓“变”,不仅指当前国际形势,还体现在美国国内政治环境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内政外交形势,特朗普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与俄达成交易,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国际层面,美俄争夺影响力或将成为常态。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不断崛起,国际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俄的方向发展。不少美国学者指出,俄利用西方国家实力相对下降的态势进行有力反击,不仅对西方国家开展“混合战”,分化瓦解欧盟和北约,还积极介入叙利亚、利比亚和阿富汗等国政治,不断扩大俄在全球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尽管多极化是必然趋势,美国霸权仍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特朗普上台后提倡“美国优先”政策,将内政置于外交之上,让美国国内鹰派着实捏了一把汗。但从目前形势看,在伊朗问题、朝核危机、叙利亚等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做出让步,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往届政府更加强硬。美俄上半年在叙利亚问题上矛盾不断升级便是例证。接下来双方在反恐等方面可能会开展一些合作,但要在叙利亚达成政治和解还面临诸多困难,调和立场分歧首当其冲。

 

  置于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特朗普要改善对俄关系也面临多重阻力。

首先,特朗普团队核心成员蒂勒森、马蒂斯和麦克马斯特都是务实理性之人,对俄政策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后两者在军方高层任职多年,视俄为军事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特朗普对北约态度发生一些转变很可能就是受到他们影响。团队其他成员中也不乏右翼保守主义分子,将俄看成是苏联的延续,认为应继续对其进行遏制打压。 

 

其次,美国内反俄势力基础深厚,影响不容小觑。6月中旬,美国会参议院以98:2高票通过一项对扩大对俄罗斯制裁的法案。法案将以往对俄的制裁进行汇编,并规定当总统试图放松或终止对俄制裁时,国会可启动审议程序,以限制总统在撤销对俄制裁方面的权力。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与众议院交涉,以使后者减轻法案相关规定。政府方面表示,府院就有关俄罗斯问题的否决权进行斗争将不可避免造成政治损失。

 

此外,特朗普与深层国家(deep state)的矛盾也是其对俄政策的一个重要掣肘因素。特朗普的亲信和美国右翼人士,将他上台后遭遇的一系列泄密事件和其他阻力归咎于“深层国家”的“阴谋”。在他们看来,美情报机构和上届政府的留任官僚等,一直试图通过泄密或其他内部手段引导政策走向并阻挠特朗普施政。当前,“通俄门”事件波及范围越来越大,特朗普本人也因涉嫌妨碍司法被调查。随着调查深入,双方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相比之下,俄罗斯国内政局变数较小。普京已宣布参加201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一般认为,连任的可能性非常大。近年来,面对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俄领导人通过对西方采取强硬态度来提高自身的支持率。克里米亚入俄、乌克兰危机以及介入叙利亚内战等,都大幅提升了俄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大选即将来临之际,普京更不会轻易在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这意味着,短期内美俄双方的僵局还将持续下去。

 

未来一段时间,美俄双方很可能将延续当前这种有限合作的态势。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够与俄达成一揽子交易还很难说。分析人士认为,双方在有重大分歧的问题上还处于互相摸底的状态。即使一时半会儿达不成妥协,双方也可能在核裁军、武器削减、反恐等领域先开展合作,同时继续推动高层进一步接触和对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关系想要解冻,尚需时日。

 

原标题:《美俄关系走向待观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7年第29期)